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彭大偉)2014年已進入“下半場”,截至7月24日,中國有超過20個省份亮出2014年上半年經濟發展“答卷”。
  中新社記者註意到,已公佈上半年經濟增速的北京、河北、上海、廣東等20餘個省市無一達到今年伊始所給出的全年增長目標,同時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亦出現放緩。
  以河北為例,河北省1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的全年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月2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河北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640.0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8%,這一增速明顯低於2013年同期的8.7%。
  如何看待上半年GDP增速普遍“未達標”的現實?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應從地方政府逐步由單一經濟增長導向轉變為全面經濟發展導向來理解。
  “中國經濟經過上一輪增長周期後,現在結構調整要求很強,河北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蔡志洲指出,河北擁有大量煉鋼等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這些在過去10多年裡建設起來的企業的確帶動GDP增長,但也帶來很多問題。現在官方反覆強調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也就是要倡導更加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從經濟發展的要求來說,關鍵不是GDP增長的數字,而是要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蔡志洲說,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看待經濟增長的視角和思維應相應調整。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亦表示,GDP不能完全反映就業情況,而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的變化亦導致工業增加值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增長,因此,要想實現經濟的改革和轉型,就應該首先轉變觀察經濟的方式,保持“平常心”,適應“新常態”。
  儘管如此,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還是強調了完成全年GDP任務的重要性。李克強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必須保證完成”。
  那麼,2014年經濟發展“下半場”完成GDP增長7.5%左右任務的新“增長極”從何而來?專家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從北到南正緊鑼密鼓開展的區域一體化改革,或將扮演濃墨重彩的“戲份”。
  4月,官方研究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隨後,多個部門和省份出台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如海關總署便計劃將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推廣至長江經濟帶。
  7月16日,官方批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要求努力把珠江——西江經濟帶打造成為中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增長極,為區域協調發展和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範。
  而外界最為關切的,無疑是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目前,京津海關通關一體化已順利實施,10月將實現京津冀三地海關通關一體化;工業和信息化部7月24日亦明確表態稱,三地取消長途及漫游費已無政策障礙。
  市場人士預測,京津冀一體化整體規劃有望在近期出台。
  蔡志洲表示,區域一體化改革實際上是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條件最好的地區,對這一地區根據其具體稟賦,做出通盤考慮,並設計一定的有利政策,使得整個地區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河北現在與北京差距很大,今後可供發展的空間還相當多。”
  “通過區域一體化的方式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進而帶動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這會有明顯的效果。”談及區域一體化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意義,蔡志洲表示,區域一體化改革避免了單純的經濟刺激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其後續效應值得重點關註。(完)  (原標題:中國20餘省市上半年GDP未“達標” 較同期增速放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pirq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