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她唱的《花木蘭》風靡藝壇,她表演的豫劇《拷紅》、《白蛇傳》、《破洪州》、《大祭樁》、《五世請纓》等諸多劇目家喻戶曉。
  她就是一代豫劇藝術家常香玉,從藝70年,常香玉把對豫劇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當作自己生命的全部,使一個鄉間小戲成為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
  她把豫劇推廣到全國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1923年出生在河南鞏義一個貧苦家庭,為了不當童養媳,9歲起隨父學藝。
  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常香玉努力取百家之長,誰有長處向誰學習,包括其他劇種、門派,形成了深受廣大群眾喜歡的常派藝術。
  1951年夏天,全國上下掀起抗美援朝的熱潮,常香玉決定通過義演的形式,給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捐飛機。
  然而,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一架飛機需要十幾億元(舊幣),可以說是個天文數字。半年時間里,她帶領香玉劇社輾轉開封、鄭州、新鄉、武漢、廣州、長沙……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行程逾萬里,義演捐款金額達到15.2億餘元,完成了捐獻一架戰鬥機的任務。
  豫劇從一個地方戲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與常香玉不間斷地到各地演出、廣為傳播是分不開的。
  文化部為了表彰她在藝術上的傑出成就,曾於1952年為她和梅蘭芳、周信芳等7位表演藝術家頒發榮譽獎。1995年,她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勞動模範,同年被中國文聯命名為優秀文藝工作者。常香玉逝世後,國務院追授她為“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出名了不忘老家人
  “誰說女子不如男”——這段經典的唱腔,讓豫劇大師、人民藝術家常香玉家喻戶曉。
  外地人來到常香玉的家鄉,一般最先看到的就是村頭河旁的一塊巨大岩石,岩石上寫有“香玉壩”三個紅色大字。村裡90歲的老人王作樞說:“常香玉對家鄉的貢獻很大,眼前這條堤壩就是她出資修建的,所以命名香玉壩。”
  為了繁榮豫劇,常香玉在1987年設立了旨在發掘豫劇新人的“香玉杯”評選活動,至今已有上百位豫劇演員獲得過這個獎項,使許多新人脫穎而出。
  重慶晨報記者 歐陽玉姝 整理
  常香玉(1923~2004,1959年入黨)
  小傳:豫劇名伶常香玉者,河南鞏義人氏。十歲登臺,十五成名,宗派開乎梨園,聲名播於寰中。身段婀娜,小紅娘愛情信使;聲調優美,花木蘭巾幗英雄。朝鮮戰爭,捐獻戰機;前線慰問,奉獻赤誠。賑災扶困,高齡義演;集資助學,大德善行。噫吁嚱!戲比天大,舞臺長傳其藝術;情比山高,河岳永銘其姓名。
  (作者:宗振龍)  (原標題:豫劇宗師常香玉,抗美援朝捐戰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pirq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